Last Updated on 2023-01-18 by Dr. Joseph
時光匆匆,昨日是我的虎年最後一次居家醫療出訪,準備要過年了;五個病患有三位都是榮民老杯杯(標準配備是尿管),
而且最後一站,是麟光站附近的「大我新村」,好像是與榮民特別有緣啊!
剛來到北醫服務,就知道附近有一個「大我新村」,也有台北榮總的「大我門診」,但是一直沒有機會過來一窺究竟。沒想到,就職滿十年,遇到一位病家是大我新村的住民,因此能夠進來。隨著近年來,春節的「過節」氣氛越來越淡,許多病患把春節當作是「比較大的節日」,希望能夠在年前開會,趁此機會修養傷口(例如 年前割包,情人節就可以使用?)。但是我在榮總的日子,榮民杯杯只要沒有生命危險,強忍傷口疼痛也要出院,非常介意在醫院過年;此外,沒有吃到元宵(初十五),就認定是過年期間,堅持不願住院。過年期間的榮總病房,能關都關了,只剩下數位臥床的「老」病患。
雖然榮民杯杯逐漸凋零,但我的大學同學,也開始從軍中退伍,變成年輕的「榮民阿伯」與「榮民阿姨」。這次,我與社區醫學部的護理師約在病家碰面,手中的地址是「大忠樓9樓999室」,一開始會煩惱迷路,但獨自
從大義樓走到大忠樓,心中猜想:把院區走一圈,應該可以湊滿 忠孝仁愛信義和平 吧!
走到大忠樓,搭電梯上樓,順便看了一下「臺北榮民總醫院附設門診部」的駐診醫師名單,果然看到熟人:同梯戰友蔡醫師的大名。
PS: 今天上班途中,等紅綠燈時,看到 中正紀念堂 的「大忠門」,趕緊拍一張紀念。
看到病家,進到病家,是個很「標準」的單間;由於是初次收案的病患,因此拿起過往的藥單與診斷書來蒐集病史:
平日在台北榮總就診,因內科疾病住院一個月後,後轉蘇澳榮院休養。原本要再轉到榮家常住,但因為家屬拒絕,因此出院接回家;但是有鼻胃管與尿管的照護,因此申請居家醫療出訪
結合到過去在榮總的服務經驗,果真是標準的「榮總-榮院-榮家」後轉流程! 幫病患更換管路,並且約定春節後的下次出訪日期。
近來新聞熱議「義務役延長到一年,加強訓練強度,並且加薪」,並且延伸到「整軍備戰」與「提升軍人地位」的議題。相對比另一條國際新聞「俄羅斯動員50萬人」,兵在精不在多,